一 、参加接管城市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解放区接管城市的许多新问题已提到 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早在1948年6月,东北局发出《关于保护新收复城 市的指示》就指出,“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中共中 央将上述指示转发各中央局、分局。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 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明确规定了完全肃清一切武装抵抗分子,接收一 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建立系统的革命政权和进步团体等9项军事 管制的工作。12月,中共中央又批转陈云《接收沈阳的经验》,推广沈 阳对城市怎样做到接收得快而完整和怎样迅速恢复秩序两大难题的经验。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 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 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人 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应该一律实施军事管制,取消国民党反动政权 机关,由中央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 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立革命秩序,镇压反革命活动。上述指示和规定, 为人民解放军担负接管城市的新任务指明了方向。
第四野战军在解放中南六省的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 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把接管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采取的 组织形式和步骤是:解放一个城市就接管一个城市;省会城市及腹心地 区和交通干线上的重要城市,都由所在各省、专区的兵团、军负责接管; 其他中、小城市,则由驻该地区的师、团进行接管;各省会、专区市均 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由所在的兵团、军的主要领导,担任军事管制委 员会的主要领导;城市接管工作均由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城 市接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迅速镇压反革命活动;接收一切公共机关、产 业、物资并加以管制和监督;安定和维持社会秩序;建立革命政权和人民 团体;整理和建立共产党组织等。
第四野战军在进军中南的过程中,在完成对武汉、南昌、长沙、广 州、桂林等省会城市接管的同时,还抽出一部分部队分配至各省,加强 对中、小城市的接管工作。接管中,由于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坚决贯彻 了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有关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依靠工人阶级, 做好宣传和团结工作,因而接管工作既做到了快,又防止了乱。在组织 上,建立了各级政权机构和人民团体;在经济上,坚决没收官僚资本, 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组织工人和工商资本家恢复了生产; 在治安上,恢复了社会秩序和公共交通;在生活上,稳定了金融、物价, 保障了居民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总之,中南地区各级军事管制 委员会,一般都在短短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了接管城市任务。
二 、主力部队地方化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战斗的逐步地 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 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 计到。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对于不久将要被我们占领 的极其广大的新地区来说,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 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当时的情况,诚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大批新解放的城市和 乡村需要接管,各级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需要建立;各项民主改革需要 准备;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的许多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一 系列的工作没有大批干部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实 行主力部队地方化, 一切工作干部,主要地靠军队本身来解决。这是中 共中央赋予人民解放军新的历史任务。
华中局和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1949年5月 30日决定,将第四野战军的20万主力部队成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 留置于豫、鄂、湘、赣四省,实行地方化,改成地方武装经营地方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实行地方化部队的思想工作,使之适应由集中到分散、由 战斗队到以工作队为主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转变,华中局又于7月7日 发出《关于主力部队地方化指示》。指出:野战军主力部队转化为地方部 队及参加剿匪治安的部队,是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发展形势而采取的一项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那种“以为当地方部队比不上野战部队光荣” 的观念必须迅速克服,自觉地愉快地下到独立团、县大队、区中队,安 心把地方工作搞好,要像过去执行战斗队任务一样去完成好工作队的光 荣任务。此后,为满足地方工作的需要,第四野战军经请示中共中央军 委同意,于1950年1月11日、13日,先后将已拨归各军区的10个步兵 师建制拆散,各师师部改编为军分区机构,部队分散作为各级的地方武装;将第12兵团第46军、第15兵团第48军、第13兵团第49军分别拨归湖南、 江西、广西军区建制。
根据地方工作的实际需要,主力部队地方化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组 织形式:一是彻底地方化部队,即长期经营某一个固定地区的部队。计 两个军(纵队)、12个步兵师。即第58军、两广纵队和第151、第152、 第154、第156、第157、第158、第159、第 1 6 0 、第161、第162、第 165、第172师等,分别拨归河南、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和湖北军区 建制。二是暂时地方化部队,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固定经营某一地区,并兼任军(分)区机构,仍保持原建制。计3个兵团、4个军,分别兼任 二级军区及三级军区的领导机构。以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机构,第13 兵团兼广西军区机构,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机构,统一指挥所属该省 的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以第47军兼湘西军区,其3个师分兼沅陵、会 同、永顺3个军分区;以第48军兼赣西南军区,其3个师分兼吉安、南 康、宁都3个军分区;以第49军兼桂北区党委,其3个师分兼平乐、柳 州、桂林3个军分区;以第43军兼粤西军区(后该军调海南兼海南军区)。 三是划定地区包干剿匪,即不脱离野战军建制,协同军分区,包剿某些 地区的土匪。计有7个军、19个师。以第41军包剿广东东部潮汕地区之匪;第44军包剿广东南部、珠海三角洲及沿海之匪;第21兵团第52、第53 军和第45军包剿大瑶山、宜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容山地区之匪; 第46军包剿湘南地区之匪;第42军包剿豫西地区之匪。
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后,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领导十 分重视抓好实行地方化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工作队 思想,从思想上、组织上完全接受地方党、政、军的领导,自觉地当好 工作队,避免与克服临时观点与做客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地 方化部队指战员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积极开展剿匪肃特,建立地方武装,维护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发 动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各级人民政权严格按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普遍建立起来;6个省 39个市和绝大多数的县、区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在一些少数民旅聚居 的地区,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迅速地剿灭了土匪,沉重地打击了中南地区 的封建势力,有力地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加速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和 进行城市中的民主改革,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使主力部队广大指 战员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政治上、思想上都 有了很大提高。
三、积极参加农村工作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 市。”同时还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 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 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在乡村中,则是首先有步骤地展开清 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即地主阶级当权派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 以便在人民解放军到达那个地区大约一年或者两年以后,就能实现减租 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同时必须注意尽可能地维持农 业生产的现有水平不使降低。”
为正确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华中局于1949年6月11日向 中共中央报告:“我们考虑按照华中各省具体情况及最近时期经验,似应 将工作重点先计划放在乡村,然后再直接发展城市生产”,根据华中有 别于东北、华北的实际情况,应经过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的总精神是: 先创造发展城市的前提条件,然后直接发展城市。即:第一步,接管城乡, 特别要接管好城市;第二步,开辟农村工作,以最大的力量进行农村改革, 从剿匪、反霸直至完成土改;第三步,再以最大力量发展城市,恢复生产, 同时也兼顾乡村。当时,采取上述三个步骤,完全是从中南的实际出发的。 中南六省大陆虽已解放,但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农村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反动封建势力还较雄厚,不少地区且扎根很深,有些城市和不少农村仍 被反动势力所统治,甚至还掌握着反动武装。如果不首先占领广大农村 阵地,消灭匪患,摧毁封建势力,尽快建立民主政权,就很难实现城市 领导乡村进而恢复和发展经济。对此,中共中央电复华中局,并告华东局、 二野及西北局:“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你们即可以按照你们所设计的三 个步骤去部署城乡工作,这样做并不违背二中全会而正是二中全会总方 针的正确的执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根 据中南局《关于征调干部参加政府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指示》,于1950年 2月27日决定:“从各军区、各兵团、各军征调二千名老干部参加地方工 作或做地方工作。”中南军区还决定:除将一部分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 执行工作队任务外,军区还另抽调2.7万名干部和3000余名老战士组成 专门工作队,在基本肃清匪特的地区,根据任务的需要开展地方工作。
执行工作队任务的部队,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统一 的工作部署和计划要求,积极地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工作。首先是广泛深 入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以“隐蔽对隐蔽”的群众性清匪肃特运动。 其次是组织群众开展反霸、减租和退押斗争。三是参加土地改革,镇压 反革命,打击恶霸地主,为群众分配土地。四是组织群众恢复生产,想 方设法征集粮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五是协助地方建立各级人 民政权和武装力量,以及农会等民众团体,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工作 队十分注意抓好两个环节: 一方面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新区工 作的政策;另一方面严格掌握政策。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仅不分 配土地,而且也不普遍打击地主,但必须肃清土匪与有准备地打击政治 上最反动的恶霸;筹集粮食采取合理负担的办法;对旧保甲不是立即全部 撤销,而是暂时利用其按共产党的政策办事。这种做法,使各项工作均 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顺利而有步骤地展开,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协助地方政府恢复经济建设
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颁 发《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规定:除继续作战 和服勤务者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 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 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生产项目应在人民政府允许之下, 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事业、手工业、各项建筑工程、各项可能 从事的工业和运输业为范围,禁止从事商业。
修复公路 1950年5月,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根据上述指示精神, 决定从11月开始,陆续调派大量部队和大批干部直接投入恢复国民经济 建设工作。首项大工程是修复公路。用一年多时间,分四期完成广州— 海安、广州—汕头、广州一曲江、武昌一衡阳、衡阳一南宁、海口一榆林 等20条公路干线的修复任务。这项工程于1952年如期完成。从而,迅 速恢复和发展了中南地区的交通事业。这对于沟通中原、华南的联系, 发展中南经济,保卫祖国南大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组铁路、水利、建筑工程部队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952年2月1 日发布的《关于集体转业部队的命令》,中南军区2月21日决定:第21 兵团步兵第21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9师,第21兵团步 兵第21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3师,将原公安第11、第 12师(系1951年3月由湖北、河南军区组建)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建筑工程第7、第8师。
兴修荆江分洪工程 为调节长江水位,保证荆江大堤巩固,长江通 航,并使湘、鄂及长江中下游广大人民免于水患,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在湖北沙市以南、石首县藕池口以北一带兴修荆江分洪工程。根据中共 中央军委1952年3月9日的命令,中南军区抽调水利工程第3师,建筑 工程第7、第8师,铁路工程第9师,第48军第143师,湖北、湖南军 区各4个独立团,河南军区2个独立团,总共10万人,执行此项任务。 为确保这一工程按期完成,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中南军区于3月15日 发布《工程部队指挥部组成》命令,决定成立中南军区工程部队指挥部, 以第21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干部管理部、后方勤务部全部及警卫、通 信部队一部为工程指挥部组织机构,由兵团政治委员唐天际任总指挥兼 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工程部队和20万民兵、民工。该工程于4月初开工, 经过两个半月的奋战,于6月20日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兵团的2个师 和第48军组成新的第21兵团,辖第144、第215、第219师。
组建林业、水利工程部 荆江分洪工程正在进行之际,中南军区根 据中共中央军委、政务院4月15日《关于集体转业部队的决定》和中共 中央军委4月27日关于《第一期集体转业部队的调整补充决定》,于6 月4日发出《组建林业工程、水利工程部队》的命令:广西宾阳军分区 机关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1师师部,海南军区独立第26、 第27、第28团调归该师建制,并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1、 第2、第3团;江西南昌军分区机关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2 师师部,广西军区第522团、华南军区独立第15团、湖南军区独立第13 团调归该师建制,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4、第5、第6团; 由湖北军区抽调人员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4师师部,调湖北 省荆州、大冶、郧阳3个独立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 10、第11、第12团,隶属荆江水利工程部队建制。10月,又根据中共 中央军委命令,决定林业工程第1师与华南垦殖总局所属海南垦殖分局 合并,并抽出573人并入华南垦殖总局,所属人员集体转业。12月,根 据中共中央的通知,决定调建筑工程第7、第8师,归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 这些集体转业到铁路、公路、林业、水利工程系统的部队,在地方党委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新中国中南 六省铁路、公路、林业、水利工程等事业的开拓者。这对于恢复和发展 中南六省的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基本好转,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开展部队的生产运动 中南军区部队,在全力协助和参加地方恢复 经济建设的同时,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积极开展大规模的自身生 产运动,以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据1950年不完全统计,部队共开荒 地96万余亩,收获粮食3650余万公斤。此外,还有少数部队进行了煤炭、 钨、锡等矿藏的采挖生产,以及为修建营房所组成的伐木、烧砖等工场 的生产。这些生产对部队对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